20091014

翁啟惠:分子疫苗研發技轉 盼10年內上市

中央社╱中央社 2009-10-14 12:32

(中央社記者林思宇台北14日電)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領軍的「分子疫苗」研發成果,技轉給臺灣大學校友成立的美國公司。翁啟惠今天表示,盼能在5年內完成人體試驗,10年內可以上市。
翁啟惠今天到立法院進行「99年度施政計畫及收支預算案口頭報告」,翁啟惠的前瞻性研發成果「分子疫苗」技轉給美國公司研發新藥,多位立委關心,智慧財產是否能根留台灣。
翁啟惠表示,技轉需考量廠商是否有能力研發產品,不能給一個沒有能力的廠商,也要考量研發成功後「我們能拿到甚麼」;「分子疫苗」的智慧財產屬於中研院,每階段都有回饋金,每階段回饋比例不同,變成產品上市後,如果新藥銷售10億美金,1年中研院可以拿到1億美金。
翁啟惠解釋,發展藥物需要上百億台幣資金,台灣廠商沒有能力,所以才會技轉給一家臺大校友成立的國際公司,並且吸引國際公司來台設廠,希望藉由這種模式帶動台灣生技產業。
翁啟惠說,「如果百分之百我們都想要,就是甚麼都沒有」、「0的100%還是0」,也不是一個藥要賣,美國就讓你賣,需要國際化的公司協助,否則只能做成本小、成果快的健康食品。
翁啟惠表示,分子疫苗「我不希望花那麼多錢」,中研院是做最便宜的「研發」,目前將進入動物實驗,要做的是人類流感疫苗,包括季節性流感和新流感,希望5年內完成人體試驗,10年內可以上市。
翁啟惠表示,這個研發不像電子業,做出來就可以賣,牽涉人類健康與安全,有時候申請新藥要超過1年,才能量產,量產還要受管制,大家要有耐心,不要一直去吵,否則經營人失去興趣,又回到健康食品。
儘管很多藥的研發都是失敗,但翁啟惠表示,對分子疫苗「十分樂觀」、「我覺得這會成功」。
翁啟惠還說,癌症疫苗已經進入第二期人體試驗,不只針對乳癌,6種癌症都可以對付。


----------分隔線----------
這是一個很具突破性的成果
可以參考下一篇中研院的新聞稿
----------分隔線----------

翁院長團隊最新研究成果 精確量化醣分子及其功能 將可對抗流感病毒暨創新開發分子疫苗

中華民國98年10月13日

由 本院翁啟惠院長所領導、基因體研究中心馬徹博士實驗室及吳宗益博士實驗室,所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發表最新重要研究論文。論文精確並且量化地呈現出來,禽流感病毒與宿主細胞最初結合的過程中,「醣」分子的關鍵性功能。此篇研究成果,未來將可 能為科學家抑制人類病毒(例如,禽流感、新流感、C型肝炎、愛滋病),提供更精準的解釋與疫苗及藥物研發能力。PNAS也同時發新聞稿特別介紹此工作的重 要性。
於此同時,這篇以禽流感(H5N1)病毒為實驗對象的論文,亦創新提出以「醣」分子研發流感疫苗的全新方向。今年6月翁啟惠院長曾於一項國際會議中報告此構想,此篇論文即該報告之依據來源。
研究團隊解釋,流感病毒細胞(例如,H1N1、H5N1)的表面主要由「血球凝集素」(Hemagglutinin, HA)與「神經胺酸酶」(Neuraminidase, NA)這兩個醣蛋白所構成。而HA專門負責附著到宿主細胞的任務。由於宿主細胞表面亦佈滿了「醣」分子(Glycans);因此,當病毒與宿主細胞表面最 初接觸時,病毒的HA就會與宿主細胞表面的「醣」,結合在一起。病毒獲得機會,入侵細胞進而複製及感染。
此次研究團隊,為徹底瞭解HA的「醣」對於宿主細胞的附著能力的影響,馬徹博士實驗室設計出4種帶有不同程度「醣」分子的HA,而吳宗益博士實驗室則合成出24種宿主細胞表面的「醣」分子,彼此交叉做各種檢測。
實驗結果發現:其一、在24種正常細胞表面醣分子中,H5只與17種禽類專有醣分子,產生結合;符合實驗對象禽流感病毒(H5N1)的專一性。其 二,當病毒HA的「醣」由「多醣」修飾為「單醣」時,其附著於細胞的能力,即大幅增強,但降低了專一性,實驗結果以量化的方式,精確呈現。
研究團隊使用酵素及不同生產醣蛋白的方法,將H5醣蛋白表面的多醣分子逐步減成單醣分子。然後用原型及單醣型的H5醣蛋白做為疫苗,肌肉注射於實驗小鼠,並檢測其血液中所產生的抗體。
研究人員把小鼠分成對照組、原型H5疫苗組、及單醣型H5的疫苗組,然後使用極高濃度的H5N1病毒在生物安全實驗室內,讓注射過疫苗的小鼠暴露在 真正的病毒下。結果顯示,對照組存活率為0;原型H5疫苗組的存活率有20%;而單醣型的H5疫苗所注射的小鼠,存活率有50%。實驗也發現此單醣型H5 疫苗也可保護H1N1的感染。
研究人員表示,基本上,H1或H5病毒的蛋白體都屬於A型流感,差異在於胺基酸序列以及外面所包裹的醣分子。目前的流感疫苗,都是用整株病毒所製成 的。因為所有的醣分子都存在,就好像多了一層遮蔽一樣,所產生的抗體無法辨識蛋白體的全貌。然而,若將醣蛋白上多餘的醣除去後再產生疫苗,所產生的疫苗不 但不具病毒的危險性,而且可以產生更好的免疫力。
翁院長強調:「藉由設計不同流感病毒HA共同的胺基酸序列(consensus sequence),加上將蛋白表面的醣分子修飾並保留重要的核心結構,是成功發展可對付多種流感病毒分子疫苗的關鍵。」
研究人員表示,這個研究可以再擴展到其他具有多量醣蛋白的人類病毒,例如:一般流感病毒,C型肝炎病毒,或HIV病毒。
此項研究成果,已申請專利,並技術移轉給美國邁阿密OPKO Health公司,其台灣子公司將在台灣繼續疫苗研發的工作。
參考網站: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09/10/09/0909696106
新聞聯絡人:
馬徹博士,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Tel) +886-2- 27871233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公關室mhlin313@gate.sinica.edu.tw (Tel) +886-2-2789-8821、(Fax)886-2-2782-1551、(M)0921-845-234


發稿單位 : 公關室

----------分隔線----------
這個研究的問題會出現在那裡?
我猜問題會在抗體的副作用.


細胞內醣分子修飾蛋白質, 是造成免疫分子辨視敵我最主要的手段.
當醣分子以不同的排列順序加到各個個體的蛋白質上.
就形成了一個特殊標識, 可以讓個體本身產生的抗體分子不會對含有這種醣分枝的細胞有反應.
由於醣分子的種類很多(包括不同的醣衍生物), 而且醣分子接合的順序及在那一個碳原子做接合都會影響其結構, 所以可以讓每個個體有所差異.
如果, 把醣分子的數目減少到單醣, 那個體的差異性就會不見, 以這個單醣和病毒特定蛋白序列所產生出來的抗體, 極有可能會因為和某些個體結構相似性太大而產生攻擊個體本身的反應, 也就是造成自體免疫, 而且造成自體免疫的可能性比其他類的疫苗高很多.
所以如果要避免這個可能性, 作人體試驗的規模必需擴大.
這也就要多花很多錢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