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01

散佈的遠近觀點-大洋洲的人類遺傳史 The Human Genetic History of Oceania: Near and Remote Views of Dispersal --PART I


題目: The Human Genetic History of Oceania: Near and Remote Views of Dispersal
來源: Current Biology, Volume 20, Issue 4, R194-R201, 23 February 2010
作者: Manfred Kayser

摘要: 大洋洲的人類史的獨特在於它包括了現代人最初離開非洲到新幾內亞和澳洲, 以及玻里尼西亞最後一塊人類佔有地. 另外, 大洋洲的人類學特徵還包括一些特性, 像是不尋常的多語歧異性, 特別是新幾內亞有約一千種不同的語言, 新幾內亞高原上在一萬年前就有有獨立且初期發展的農業, 這個區域又長期與世隔絕, 新幾內亞內陸直到1930年代才被外界了解. 這個文章提供一個大洋洲人類族群史遺傳方面的概覽, 以及某些人類學特徵如何反應在遺傳數據上. 由於目前提供的數據主要聚焦在有性別特異性的粒線體DNA和Y染色體DNA上, 然而, 更多全基因體體染色體DNA數據可以預期會增力許多詳細資料, 或是校正這兩種雖然已經很複雜的基因座的數據的觀點.
介紹
大洋洲的定義有很多來源, 歷史上來說, 大洋洲分成美拉尼西亞(希臘文, 黑色島嶼), 像是新幾內亞及其周邊的所羅門群島, 新卡利多里亞, 萬納杜, 斐濟; 玻里尼西亞(希臘文, 多島嶼), 像是由夏威夷, 復活節島和紐西蘭圍起來的三角形範圍內的島; 密克羅尼西亞(希臘文, 小島嶼), 像是美拉尼西亞的北邊和波里尼西亞的西北邊. 無論如何, "美拉尼西亞"這個詞常被批評不能嚴格指出地理上的區域因為其居民並非單一整體的文化, 密克羅尼西亞也是如此, 然而波里尼西亞卻可以代表一群同質性高的民族. 因此, 另一個分別方式是用西邊的"近大洋洲"和東邊的"遠大洋洲"來表示, 利用計算島間的距離, 近大洋洲表示較短的島間距離, 較易抵達, 遠大洋洲則是島區距離較長較難扺達的區域. 這和人類定居史有重要的相關性. "近大洋洲"包括新幾內亞大陸及附近島嶼, 像是俾斯麥群島, 到最東邊的所羅門群島. 而"遠大洋洲"則是包括以東的所有島嶼, 像是萬納社, 新卡利多里亞, 斐濟, 就等同於密克羅尼西亞和玻里尼西亞. 歷史上而言, 澳洲不被計入大洋洲內, 甚至是連同紐西蘭, (有時更包括新幾內亞), 在這篇文章中, 我把澳洲也計入.
由簡單的模型中, 大洋洲的人類史, 在歐洲接觸之前可以分成兩個人口爆發的主要時期-- 旱期人類移入莎湖(Sahul)陸棚 (含新幾內亞和澳洲)約是在更新世(Pleistocene, 然後在晚期的移入則是在全新紀(Holocene)中期, 最後移動到遠大洋洲. 兩部分會分別在不同章節裡討論, 雖然大洋洲的人類史應該是不只這兩個時期的移居模式這麼簡單, 大部分的基因數據都可以套入這個觀點裡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