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08

科學是一種藝術之四

先把前三篇的連結貼一貼
科學是一種藝術之一
科學是一種藝術之二
科學是一種藝術之三

隨著時代的更迭, 科學的分工也愈來愈細.
在現代, 幾乎很難找到一個專精於尖端科技, 又同時具有很高藝術造詣的人.
更不用說要找到一個具有開創性研究能力的藝術家.
然而,
要找到一個具有藝術鑑賞能力的科學家則比較沒有那麼難.
甚至可以說, 如果沒有足夠的藝術細胞, 是不大可能成為一個好的科學家的.


早期的科學家, 沒有一定的美術功力, 大概是做不了什麼研究的.
舉個例子是

達爾文 (Charles Robert Darwin)
他在搜集南太平洋小島上的鳥類時, 用了敏銳的觀察力和繪畫技術, 寫實的把各種鳥特徵上的細微差異描繪下來, 如果不是這種能力, 那麼演化論要出現可得要多費一翻手腳.
說實在的, 這樣的畫, 打死我也畫不出來.

更貼近一點的例子是

他的藝術細胞來源是他父親, 李澤藩


台灣的教育體系中, 前前後後也就出一個李遠哲.
可能的原因就是他可以接觸到比一般台灣學生更多的美學教育.
(當然啦, 資質也很重要, 這個是特例, 不可能每個美術老師的小孩都可以拿諾貝爾獎)
這個例子很清楚的告訴我們, 怎麼樣才能教出一個科學家, 而不是科學匠.

很明顯的, 台灣的教育缺少了這一塊, 教出來的學生, 當然也就找不到這樣的人囉..
為了替台灣的教育填補這一塊空白
嗯, 就看看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